力合科创(东莞)创新基地

清资讯丨央媒关注进击的“世界工厂”:解锁东莞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日期:2022-02-14    来源转自:智汇东莞;来源:央广网

东莞加入GDP万亿城市俱乐部,受到各级媒体广泛关注。2月11日,央广网在首页首屏央广网推出系列报道——《“双万”新东莞特别报道:进击的世界工厂》,从制造、科技、城市等不同维度入手,解锁东莞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首篇报道聚焦“这里是东莞”,以“太平手袋厂”作为开篇,讲述东莞如何一步步深耕细作、砥砺前行,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


开篇语

这里是全国唯一与两大一线城市比邻的城市,西北接广州,南面连深圳;


这里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重要制造基地之一;

这里是全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

这里也是曾经的“广东四小虎”之一,更是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

这里是东莞——“国内万亿俱乐部”的新晋成员,同时也是广东第三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仅次于广州和深圳,人称“双万之城”。

然而,东莞的“双万之路”走得并不容易。1997年金融风暴、2008年次贷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一次次挑战,一次次突破瓶颈。

疾风方知劲草,路遥可见马力。让我们从制造、科技、城市不同维度,解锁东莞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提起东莞,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依靠外资起家、外贸依存度全国第一、外来人口占比全国第一,独特的“三外”特征,令“世界工厂”成了东莞最深入人心的名片。

回溯东莞的“双万之路”,制造业无疑是重要的观察维度。从“加工制造业中心”逐渐升级为“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工厂”是如何一步步完成进击的?

1

贴上标签



1978年,香港商人张子弥的手袋制品公司正被不断上涨的成本逼到濒临倒闭的边缘。

一番权衡之下,他将目光锁定靠近香港、水陆运输方便、劳动力成本又相对便宜的珠三角。然而几经寻找,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地方。

转机出现在当年8月29日,张子弥在广东省二轻局的介绍下来到东莞,考察太平服装厂。当时才26岁的唐志平对此印象深刻,“他想试探下我们的能力,就给了一个黑色女装包,问我们能否做出相同的产品。”

仅一个通宵,手袋就送到了张子弥面前。他当即决定与东莞县二轻局签订为期五年的合同。合同约定,设立东莞县太平手袋厂,由太平服装厂负责加工手袋,产品全部外销。

▲太平手袋厂生产情况记录。(来源:东莞市档案馆)


1978年9月15日,中国内地第一家来料加工厂——“东莞县太平手袋厂”正式投产。

在合同期内,伴随大批手袋的生产,“Made in 东莞”的标签第一次走到了港澳和海外,并为之后的“世界工厂”垒下了第一块砖。

历史的“蝴蝶”继续扇动着它的翅膀。在成功经验的激发下,五金厂、拉链厂、印花厂等一系列“三来一补”企业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在东莞四处开花,遍布大街小巷。

▲太平手袋厂历史照(来源:东莞市档案馆)


自此,东莞这一个四季飘香的农业县,不仅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走上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道路,还把制造业根植在了自身每一步发展的血脉中。

作为全国仅有的四个“市辖镇”市之一,东莞在32个镇街“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中崭露头角,而且并未就此止步。

从广东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世界,不久后,还有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东莞。


2

撕掉标签



制造业的红火,给这个曾经的农业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1978-1985年,东莞经济增长年均增速为12.8%;1986-1995年,东莞通过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让外来投资大幅增加,期间经济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9.6%。

1994年10月,在中共东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参会代表一致认为,经过10年的努力,东莞基本实现了农村工业化,但是现有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同样在这次会上,东莞提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战略,其内涵是由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迈进,从“量变”转向“质变”。这也是东莞首次将“转型升级”摆上了台面。

▲东莞工厂一线的职工(资料图片)


虽然路径略显粗糙,但敢于尝试带来了不错的效果。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在1996年之后的十余年间,东莞依旧保持了超过19%的经济增速,齐全的工业体系让全球95%的IT产品可在东莞配齐。

然而,过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加上缺乏核心技术的制造业比重居高不下的问题,在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下,暴露无遗。

2008年10月,当时亚洲最大玩具代工厂之一的东莞合俊玩具厂倒闭,这被视为中国实体经济被金融风暴刮倒的第一例。当年,东莞的外资企业关停了865家,2009年关停657家,2010年关停585家。

在这一场经济大考之中,东莞痛定思痛,重新审视起“制造业立市”的真正内涵,决心要带领辖区内数以万计的制造业企业撕掉“代工”“低端”等不合时宜的标签,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转型升级。

在关键时期,一份具有实践意义的“工期表”出炉。《东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六大先进制造产业。

“先进制造”从此成为了东莞规划里的重要一环,这对应着转型升级背后的制造业逻辑——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民营经济也在协作配套中日渐壮大,市场力量已经给东莞带来了完整的产业集群,现在需要的是给它“点一把火”。

对于东莞来讲,“先进制造”从来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它有广度也有纵深。

“要坚持把先进制造作为东莞产业立市的‘根’与‘魂’。”正如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所言,这座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城市,从未忘记自己的来路。



3

重建体系



2014年,东莞在全国率先启动“机器换人”计划。新时代新面貌,一幅崭新的制造业场景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五年后,一部以东莞制造业转型为案例的纪录片《制造时代》,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为全国亟需转型升级的城市提供了一个参考。其中,有一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在流水线工人重复操作的同时,机器人按程序化高效地生产加工。

如今,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达到万亿级规模,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形成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东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民营经济等优势产业占比的大幅提升,让制造业企业在产业链上再也不会陷入“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

▲东莞一制造业企业内


记者观察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大龙头”的带领下,“小领域”里的潜力股迅速冒尖。

据2021年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东莞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家,累计79家,排名全国(不含直辖市)第5、全省第二。

“专精特新”是指那些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

它们,往往以较小的制造体量,占据着细分领域内较大市场份额,对制造业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外界都称呼其为“小巨人”。

▲东莞自动化生产场景


2005年成立的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钢网印刷机等设备的制造,产品精度达到头发丝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这也是其能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的原因。

“要做关键设备,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公司董事长邱国良透露,2021年其公司的产值大增了50%。

从最早开始做集成,关键设备都在他人之手,到如今成为供应链上的“链头”企业,凯格精机所发生的变化也是东莞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缩影。

在2022年东莞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当作今后的首要任务。

在这里我们能观察到,东莞的转型发展已经明确要“两条腿走路”,“万亿”城市最重要的一块发展跳板也已经出现。

不远处,郁郁葱葱的荔枝林如何摇身一变成为了源头创新的策源地?七大战略产业新兴基地里是否潜藏着下一个“风口”?

关于东莞,故事还远未结束。










广东力合双清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广东力合双清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电话:0769-82999999

地址:东莞市清溪镇青滨东路105号力合科创(东莞)创新基地

广东力合双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关注微信公众号

广东力合双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0769-89868999

地址:东莞市清溪镇青滨东路105号力合科创(东莞)创新基地